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到各個地方一系列精準政策的實施,近年來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大模型正式進入推理時代,通用人工智能(AGI)與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正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然而,如何讓前沿技術走出實驗室,在復雜多變的工業場景中實現穩定、高效的常態化作業,一直是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近日,智元機器人聯合安努智能、富臨精工,在綿陽工廠完成了全球首次通用具身機器人工業現場常態化作業直播,智元遠征A2-W機器人3小時不間斷作業零失誤,單班可搬運800余個周轉箱,不僅展現了具身智能技術在長時間、高強度、動態干擾環境下的穩定表現,更標志著這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線、從概念驗證邁向商業化落地的關鍵一步。
行業需求激增,A2-W機器人應運而生
當前,制造業正面臨招工難、用工貴、產線柔性化需求攀升的多重挑戰。傳統工業機器人雖能實現自動化生產,但受限于固定部署模式,適應性極差,難以滿足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生產需求。富臨精工作為深耕汽車零部件與新能源領域的企業,其車間自動化率雖已達80%以上,但仍有大量重復性、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依賴人工,如物料轉運環節每天需搬運上千個料箱,工人長期彎腰作業易產生職業傷病。這種行業痛點,催生了對具備靈活性、自主性的通用機器人的迫切需求。智元機器人研發的A2-W通用具身機器人,在這一需求下應運而生。
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A2-W采用輪式底盤設計,行走效率更高、電耗更低,更適合工廠平整地面環境;上半身配備可模擬人類手臂的關節活動,可靈活調整抓取角度與高度的雙臂,其末端“爪子”能模擬人手動作,抓取前會先拉動箱子為另一手臂騰出空間,細節與人類作業邏輯高度一致。核心技術上,A2-W通過攝像頭掃描二維碼識別物料信息,確保抓取準確性;基于數據驅動和強化學習,它能適應不同形狀、大小的料箱,即便箱子擺放不整齊也能自主調整姿態完成抓取;在異常情況下,如路徑被阻擋或物料位置偏移,它可自主糾錯并持續運行,展現出強大的閉環控制能力。
在富臨精工車間,A2-W承擔的核心任務是將400×300×120mm的灰色標準料箱從托盤搬運至集中超市料架,完全替代人工完成這一重復性勞動。它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作業,當前節拍為40秒/箱,負載能力達15公斤,續航約6小時且支持熱插拔換電,換電過程中任務不中斷。后續還將持續迭代升級,將作業節拍優化至目標30秒/箱,與人工30-35秒/箱的效率逐步接近。人機協作時,A2-W具備動態避障功能,有人靠近會提醒“請讓一下”,確保作業安全。富臨精工鄧主任評價道:“A2-W在抗干擾、糾錯能力上遠超傳統自動化設備,尤其在非標準化操作中展現出極強適應性,它能幫人類擺脫枯燥且傷身體的工作。”
A2-W的出現,不僅是對傳統工業自動化的補充,更重新定義了工業場景中“機器換人”的邏輯——它并非簡單替代人力,而是通過承擔重復性勞動,讓工人轉向設備管理、質量監控等更高價值的工作,推動工廠從“自動化”向“智能化”升級,為制造業柔性化生產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范式。
從實驗室到車間:以技術創新攻堅應用難題
將通用具身機器人引入真實工業場景,面臨的挑戰遠超實驗室環境。首先是精度與一致性難題,在噴粉上下掛等場景中,機器人需將5毫米螺絲孔對準3毫米粗的掛鉤,容錯空間僅2毫米,對控制精度要求極高;而陽極氧化上下料場景中,吊架因長期使用產生形變,每次操作環境都存在差異,進一步增加了任務難度。其次是泛化性瓶頸,工廠中料箱的尺寸、重量、擺放方式千差萬別,機器人需快速適應新場景。此外,工業場景對設備可靠性與成本的要求嚴苛,需確保機器人在高強度作業中穩定運行,同時控制成本以實現商業化。
為突破這些難點,技術團隊在多個層面采取了多種解決方案。數據層面,通過采集真實場景中的多模態數據,持續訓練模型,提升機器人對復雜環境的識別與適應能力。算法層面,算法迭代從160秒/箱優化至40秒/箱,主要依賴小模型加規則驅動的方式,逐步向端到端模型過渡。硬件層面,針對性優化機器人電關節設計,提升了負載能力和力控精度。這種“從場景中來,到場景中去”的技術迭代邏輯,確保了A2-W能在真實工業環境中落地,不僅提升了A2-W的性能,也為未來的技術迭代奠定了基礎。
技術落地需要產業鏈協同的生態合力
通用具身機器人的產業化,絕非單一企業能獨立完成。A2-W的成功不僅依賴于智元機器人的技術創新,更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合作。智元機器人負責本體研發和通用算法開發,提供技術支持;安努智能作為系統集成商,負責現場部署、調試和后期維護;富臨精工作為客戶方,開放場景并參與共創,推動機器人技術落地。
在料箱轉運場景中,三方共同優化機器人性能,解決了地圖構建、視覺注冊和末端執行器適配等問題。安努智能通過數據采集體系反哺上游,幫助智元改進機器人本體和算法。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機器人的性能,還為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A2-W在工業場景中的出色表現,讓行業的長期前景更加清晰。富臨精工鄧主任預測,未來3年內機器人成本有望下降50%,從而加速商業化進程。場景拓展上,智元計劃以物料搬運為起點,逐步覆蓋分揀、組裝等更多工業場景,通過數據積累提升機器人的泛化能力,其通用業務部總裁王闖表示:“我們正處于工業人形機器人從0到1的關鍵階段,未來1-2年將加速本體與算法迭代,推動規模化應用。”
科技落地需耐心,攜手共創智能美好未來
前沿技術的產業化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合作,尤其是頭部企業的引領作用。智元機器人、安努智能和富臨精工的合作模式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人形機器人不僅是為了替代人力,更是為了改善工作環境,提升生產效率。通過機器人普及,工廠工人可轉向更高技能崗位,實現產業升級。科技發展需要時間和耐心,只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推動前沿技術真正服務于人類生活。
智元機器人完成全球首次通用具身機器人工業現場常態化作業直播,不僅向公眾呈現了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中的穩定作業能力,也是具身智能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線、從概念驗證邁向商業化落地的重要里程碑。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生態的逐步完善,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工廠中常見的“同事”,與人類協同作業,共同推動制造業向更高效、更柔性、更智能的方向發展。未來,期待看到更多像A2-W這樣的機器人在更多工業場景中落地,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